温州拼团购房96群(103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107人申请入群

寨寮溪 两百公里飞云江 这边风景独好

发布时间: 2018-10-10 11:13:46

来源: 温州日报瓯网

分类: 其他楼讯

428次浏览


正在修建中的“九队老屋”。


“木活字”是东源村的另一个名字。


飞云江从高楼营前到滩脚约18公里,被称为寨寮溪。这一段江流蜿蜒曲折、时湍时缓、忽开忽合,江岸边是绿洲石滩、竹树摇曳,许多人说:“走遍两百公里飞云江,风景这边独好。”

我用两天的时间游走了寨寮溪,发现“这边”不仅有绵亘的峰峦,纵横的翠谷,深幽的滩林,还有生长万物的广袤田园,蕴藏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的古老村落。

东源村,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人

东源村依山傍水,古老而偏僻,关于它有很多说法,但“木活字”是它久远光阴中最深厚绵长的话题,是它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却未曾改变的清晰背景。可以这么说,“木活字”是东源村的另一个名字。

据东源村《太原郡王氏宗谱》记载,元朝泰定元年(1324年)前后,隐居在福建安溪长泰里的王法懋,重视家族修谱,开创木活字印刷宗谱的技术,称为“梓辑”,并以此为业。清乾隆元年(公元1736年),王法懋的后裔王应忠率族人辗转迁居到东源村(旧称东岙)。“梓辑”之艺由此来到东源生根落地,从王法懋到现居东源的王氏“其”字辈,已传承了25代。近七百年的木活字,世代相传的手艺不断推陈出新,成为当地政府倾力打造的一张文化品牌。

东源村有几十位木活字传人,今年63岁的王钏巧无疑是富有独特见解的一位,他向我讲述了古老的木活字,也细说了自己的人生经历。1973年王钏巧初中毕业,下地种田打工分,一天挣得四五毛钱,他想去代课当教师,一位堂叔说:“教书收入也低,每月20多元工资,不如学祖传的修谱,有文化,能吃白米饭。”于是他开始学艺。两年后便掌握了修谱的各道工序,当上了谱师。

王钏巧说:在中国传统社会,人们保留着宗族观念,进行宗祠修建、宗谱编修等,而浙南人对这方面似乎更加用心,对自己“根”的感情更加浓厚,宗谱编修就特别讲究。这也促成了东源木刻活字印刷工艺十分考究。浙南民间,宗族每隔20至30年要续谱一次,东源村的谱师每年都要外出修谱,宗谱印数少,一般只有两套,族长和祠堂各存一套。收费按人丁来算,有几千丁的小宗族,有超万丁的大宗族,每户要出“丁口银”。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,完整再现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——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,繁体老宋体加宣纸的印制很受人们欢迎,全村有过60%的人从事木活字印刷、年修谱产值达500多万元的盛况。木活字修谱印刷有20道工序:刻字、检字、排版、校对、印刷、打圈、划支、填字、分谱、草订、切谱、线装等,整整“二十般武艺”,全凭手工操作。

朴素而坚韧的村落,熬过了风雨的肆虐,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人。改革开放后,修编宗谱重新成为光明正大的事业,东源谱师们重新活跃起来。坚守木活字印刷的王钏巧适应市场变化,在新一代谱师中声名鹊起。26岁那年,他凭修谱的收入,花6千元在村里率先盖起两间二层砖瓦房。然而,当人们迈入电脑时代后,许多谱师纷纷改用铅活字,木活字渐成“昨日黄花”,只有王钏巧等几个人坚守着老手艺。

我在东源村不仅见到了王钏巧的“二层砖瓦房”,还见到了他的祖居“九队老屋”,这是一座清代两层木结构建筑,七开间三合院,正在修建之中。我望着老屋里窗棂上的雕花、天井里的卵石、飞檐上的物饰以及腰粗的柱子、腕状的椽子,猜想这王家祖辈修谱赚了多少钱、该是怎样的财大气粗啊。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馆却建在“五队老屋”,该古宅建于明末清初,为六开间三合院,比“九队老宅”略小,2004年改造成展示馆,不仅陈列了详尽的文字图片资料,还收集了两套木活字印刷模具,有专业谱师现场演示操作过程。这是木活字印刷历史的一面供桌,留给后人朝觐,闻闻那扑鼻的墨香。

因木活字而生的富庶,东源村曾经建起了城墙、水道,两条平行的大路两旁,有七条巷弄、十多座古民居,还有6口古井井水清纯甘甜,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矿泉水。同时,几百年的修谱历史也滋养了这里独具地域气质的民风。做谱师被人叫“先生”,许多谱师就自持“有文化”,不愿过“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”的农耕生活,有钱了也不去买田地。他们衣着鲜亮,注重娱乐,也喜欢讲点排场,到周边村。如果年时不好,谱师没了修谱的生意,他们就去给人算命、选日子、拔牌儿,干这些“文化”的事儿。这也是一种乡韵,丰富东源村的文化底色。

寨寮溪,让人流连忘返的数十公里江滩

寨寮溪风景区位于飞云江中下游,由十大景区组成,除了东源木活字印刷文化村,还有花岩、九珠潭、龙潭、漈门溪等。九珠潭是寨寮溪一个开发成熟的景区,植被茂密,栈道相连,各方面设施齐备。最核心的景点当属那9个碧潭,在300米长的杭山谷底错落有致地排列着,如一串晶莹圆润的翡翠。

我们来到了羊见愁,200多米的峡谷刀劈一样,谷间宽不过3米,如果没有栈道,就是走悬崖如履平地的山羊也会发愁,是少见的峡谷奇观。

花岩景区的风光与九珠潭有相似之处,一条溪坑9个水潭,但其规模和气势,却是九珠潭的许多倍。我们沿着山岭攀登,浓荫蔽日、凉风习习,一路听不完的水声鸟声,水声时高时低,鸟声啁啾不止,身边的一脉水流薄而发亮,一潭一潭地往下游奔流。路遇林区管理站的老苏,于是一路同行,他说:这条溪坑叫九龙溪,是景区的主溪涧,形成9潭18瀑,这幽谷青山中,是猕猴的天下。早年有人来捕猴,时间选择冬季,山上缺花少果,猴子找不到食物,捕猴者用番薯丝引诱猴子入笼捕获,山上猴子几度被捕光。现在猴子又繁殖起来了,它们行踪不定,上高崖,攀陡壁,爬藤蔓,飞树梢。你如果在山中的管理站里住上两天,保证你听到猿声看到猴影。我被老苏说得心动,每到一处观景平台,总要停步看看四周有没有什么动静,猴子没有见到,黑麂、云豹也没有看到,目极处是群峰耸立、云纱飘绕,山峦叠翠、秀色可餐。是的,“秀色可餐”,我畅快地呼吸着森林氧吧的空气,负离子含量高,吸进来的空气是绿的,吐出来还是绿的,这是花岩景区最好的“卖点”。在山岭的尽头,是垂直落差40多米的天外飞瀑,素绢飘飞、万练垂天,我走进了花岩景区的最佳处。

这里植物种类繁多,路边的野花野草,有些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,它们随着季节的更替,变换着各种的形态。我一向与植物为亲,见到不知名的草木,总是拍照询问“识花君”(微信小程序),进行辨认。这一路上,我记住了金毛狗和水团花,金毛狗是大型蕨类植物,植株高两三米,根基部密布着金黄色茸毛,顶端生出一丛大叶。水团花又名水杨梅,小灌木,白色的球花满吐长蕊,像小孩子钟爱的带刺球。

寨寮溪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是它绵延数十公里的江滩,层林迭现、陡缓相间,密布着翠竹林、枫杨林和野茅芦荻,与彻夜奔走的飞云江交相辉映。

“小净水”是个村名,因水得名,颇有意趣。飞云江从村前穿过,江水清澈潋滟。村是个小村,但村外的竹丛,顺流蜿蜒数里,成了一片竹海,2012年这里建了绿道,成了人们体验“慢行、慢骑、慢生活”的好地方。这个盛夏的早晨,我走进了绿道,晨曦朗朗,两边竹子挤挤挨挨、水汽氤氲,叶尖上挂着淡绿色的水珠,在微风中不停晃荡。到了十点钟,阳光猛烈起来,透进竹林,把竹叶照射得通体发亮,竹林里依然凉意沁人。这里是竹子的原乡,是飞云江滋养出来的。

这种竹子叫油勒竹,因其笋形似马蹄,也称“马蹄竹”,竹竿笔直,节间修长,材质坚韧,可作农舍的梁、柱,也是撑篙的第一次竹材。每年6至10月份,生长出的马蹄笋,当地人叫“月月笋”,口味清爽鲜嫩,具有清凉解毒等药用功能。飞云江流域的自然环境、特别是江水带来的浓重雾气和湿润空气,有利于油勒竹的生长。飞云江两岸人们栽种油勒竹的历史悠久,清朝时就有文字记载。时光往复,岁岁枯荣,它们长了被砍,砍了又长,生命是那么的持久与强大,与飞云江一起生生不息,源远流长,成为飞云江两岸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。

村庄星布在田地间,民房镶嵌在树丛中,半掩半显,时隐时现,随步移形。民房大多是白墙黑瓦,然后再添一笔淡淡的炊烟,那幅图画,谁见了都会怦然心动。大路旁的民房前,偶有一些小摊,出售当季蔬果。我从一村妇的小摊上购买了10斤玉米,交了25元钱,村妇又送我一把茄子。江水荡漾,山风醉人,一个地方的印记,封存在我的脑海里。

责任编辑: wenzhoubj1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